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2015-12-04 11:13  

一、网球运动员的体能
   体能是网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基本运动能力,是构成竞技能力的要素之一。它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当今世界上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比赛不仅仅是技战术的较量,更重要的是体能和心理的对抗。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快,网球越来越向着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发展。体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网坛重要的制胜因素。网球运动员大约在13岁左右开始,在技术水平相近的情况下,体能开始逐渐成为军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
                                                     
二、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力量素质:根据网球运动特点,运动员必须具备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及柔韧等身体素质。其中力量素质主要是快速力量和核心力量,前者为移动速度和击球速度提供能量支持,而后者为在运动过程中构建运动链和控制身体重心创造条件。因此,力量素质是发展和改善专项能力、专项速度和专项技术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条件。
速度素质:主要体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对肌工作的协调支速度配和精准控制上,这不仅要发展动作速度(挥拍击球)和位移速度(起跑加速),更主要是能够结合专项技术特点将动作反应、急停急起、转体变向,连贯协调等运动能力通过步法练习使专项速度素质得以提高,并能够最终体现在赛场上的击球质量上(速度力量与精准落点)。

   耐力素质:由于网球比赛不受时间限制,一般男子比赛通常要在2小时以上,高水平比赛3—4小时,女子比赛也经常达到2个小时以上。网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包括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无氧是核心,有氧是基础。比赛进程中以无氧为主(70%20%10%),比赛间歇中则主要依靠有氧能力促进机体恢复。

   协调灵敏:该素质反映着网球运动员将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精确、流畅、平衡、合理的运用于专项技术训练和比赛之中,是完成专项技术或专项技术密切相关的各种练习动作的身体能力,它与专项特点紧密关联,有助于运动员更有效地参加训练和比赛,确切的讲,优秀网球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具体体现在球场上的专项协调灵敏能力上。

                                               
三、优秀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1、力量素质
   网球运动对快速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均有较高的需求。其中快速力量最为重要,它包括启动、爆发力、制动力和反应力。因为在比赛中很少出现跳跃动作,因此侧向移动和变向移动能力应着重发展。具体训练方法以复合训练法为主,即基础力量—快速力量—灵敏步法或核心力量—快速力量—专项力量。该方法可以有效的将力量训练效应转换成网球运动员所需的专项力量。

协调性力量
   协调性力量训练是指运动员用哑铃、壶铃、杠铃、实心球、沙袋、弹力带等练习器材以及克服自身体重所进行的无固定轨迹的加速度和多关节肌群参与的力量训练。此训练方法强调的是在克服自身体重和负重训练过程中神经、肌肉、感知觉三大系统之间的合理配合,使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之间参与完成动作的协同能力得以改善,从而达到提高技术动作质量和专项力量水平的目的。

协调能力与力量训练
   爆发力训练主要由主动肌完全性动员、协同肌适度动员及对抗肌的抑制共同完成,神经系统起控制与协调作用。爆发力水平的提高不仅取决于肌肉质量和体积,更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发放频率和强度大小。肌肉体积的增大只是部分运动项目力量训练具有附加条件下的初级阶段。而力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爆发力训练在很大程度上看作是协调能力的训练。

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对优秀网球选手至关重要,尤其对运动中身体基本姿势、人体基本动作和技术起着固定和支持作用,这是由其所处的身体位置及肌群所储备的能量所决定的。从身体位置来看,core是最接近身体重心的中间环节(胸部至大腿中部),不仅对身体的姿势起着稳定和固定作用,而且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协同用力还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核心力量的主要作用
稳定脊柱、骨盆,建立支点,构建运动链;
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力;
提高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和传递速度,提高技术动作的功率;
提高上下肢和动作间的协调工作效率,降低能量消耗;
提高身体的变向和位移能力;
预防运动中的损伤。
                                                   
核心力量训练
1、核心稳定性训练
稳态下的徒手练习
非稳态下的徒手练习
稳态下的自由力量练习
非稳态下的自由力量练习

2、核心专门性力量训练
  专门性力量训练是根据专项运动的技术特征和运动员的体能特点进行的力量练习,其特点是在神经系统控制下克服自身体重或自由重量,在激活核心肌群参与工作的同时,提高运动员所训练的重点肌群力量和本体感受能力,使运动员所具备的环节力量得到有效的整合,从而为专项技术水平的提高在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上提高最大化的支持。


反应力量
   肌肉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先由被动的离心式拉长再到向心式收缩,利用弹性势能在肌肉中的储存与再释放,通过神经反射性调节使肌肉爆发出更大的力量,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力量被称之为反应力量。如移动时的缓冲与支撑、跳跃时的落地与蹬伸、击球时的引拍与击打等均与该能力密切相关。


养护性力量
   养护力量指在日常体能训练过程中,为预防运动中出现的损伤,而对身体容易受伤的部位,如肩、腰、膝等进行的小力量练习,维持关节器官的基本功能,可以在有效的预防损伤发生的同时,很好的帮助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完成比赛任务。
养护性力量训练是保证运动动作正确高效完成和预防运动损伤的基础,是力量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运动员在没有准备状态下急起、急停、变向、再加速的运动能力。快速力量是起动速度和减速变向的素质基础。灵敏更强调减速能力(制动力)及随之而来的减速—加速耦合过程。在网球运动中它比简单的获得和保持速度更加重要。灵敏素质水平高的运动员可以在不同速度的情况下改变运动方向、把控速度节奏,同时又具备着告诉运动中再发力的能力。
灵敏素质
   根据网球运动员表现出的灵敏性与专项的关系,灵敏性可分为一般灵敏性和专项灵敏性。
   根据运动方式的组合不同,灵敏性可以分为闭合灵敏性和开放灵敏性。在预先设计好的动作中表现出来的灵敏性叫闭合灵敏性,如Z形跑、五点跳、绳梯练习等;在随机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灵性性叫开放式灵敏。
   灵敏性运动中包含着反应速度、启动速度、平衡能力、协调性、爆发力等素质,这为灵敏性的训练带来了复杂性。
3、耐力训练
   在有氧耐力训练中不同的持续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强度,导致机体不同的生理适应。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手段很多,自行车、滑雪机、滑冰滑雪、健美操、游泳、球类等,训练时每分钟心率大约为140—160次。而进行乳酸能无氧训练时心率较高,大约在180次左右。
4、柔韧训练
   柔韧素质是指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
   柔韧性素质不同于力量、速度和耐力等运动素质,其不同在于:柔韧素质不直接引起动作,却是完成动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如肩关节柔韧性对发球技术,髋关节柔韧性对调整步法等。
研究认为人体的动作是通过柔韧素质得以控制的,柔韧性的优劣决定了其他运动素质得以发挥的效率。在耐力和力量性运动项目中,柔韧素质的提高是改善动作经济性(节省化)的基础;提高柔韧素质还有助于发展人体的反应能力的调节能力,进而决定速度素质的好坏;具有良好柔韧素质能够以更大动作幅度范围完成动作,进而提高速度能力。柔韧性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动作质量,柔韧性好的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做出的动作看起来更有力,更快速和更富有表现力。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武汉体育学院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瑜路461号 | 邮政编码(P.C):430079 | E-mail:Webmaster@wip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