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历经重重考,终于迎来美好的校园生活,你们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激情与期待!校园融入了学生时代的纯真,也包罗了世间万象、人间百态。读圣贤书也要闻窗外事,处象牙塔也要加安全锁。在享受校园生活的同时,“秦雨工作室”检察官在此请同学们注意防范以下风险:请同学们注意防范以下风险:
一、电信诈骗犯罪
一通电话、一则短信、一封邮件,涉世未深的学生就有可能掉入诈骗的陷阱。河南考生徐某某收到录取通知书第二天,就接到谎称是教育部门代收学费的电话,因为对方准确说出了她的姓名、住址和学校,她将准备好的学费9000余元打入了对方的银行账户。发现学费被骗后,徐某某因伤心过度,引发心脏骤停而离世。
检察官温馨提示:
防范电信诈骗“三不要”:
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不轻易点击短信内的网站链接;
2、不透露:不要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有问题及时核实;
3、不转账: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万一受骗或听说亲友被骗,立即报警。
二、校园不良网络贷款
看似“快捷、方便”的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将在不知不觉中让同学们面临巨大风险。这些平台只需学生上传照片、学生证、身份证及银行卡注册信息,即可放款。在校学生董某利用平台审核漏洞,借用十余名同学的个人信息贷款50余万元用于奢侈消费,随后“人间蒸发”,导致出借同学不堪讨债公司的骚扰报案,董某则锒铛入狱。
检察官温馨提示:
防范校园不良网络贷款“三不要”:
1、“不要骗”,网贷行骗不可取;
2、“不要借”,奢侈消费要控制;
3、“不要投”,高息诱惑不可信。
三、赌博犯罪
一入“赌门深似海”,从此“前途是路人”。曾被老师同学誉为“数字天才”的在校学生刘某,如今却“连课本都看不懂”,这样巨大的落差,只因他痴迷网络赌博难以自拔。一次无意中的点击让刘某接触到了赌博网站,这些网站10分钟就开彩,赢则本金能翻数十倍,刘某先小赢了几把,自此一发不可收拾,随后“屡败屡战”,在“赢可补输”的心理下,不断借钱“扳本”,最终一夜输光十余万元。
检察官温馨提示:
防止沉迷赌博“三不要”:
1、不贪婪,加强自制杜绝恶习;
2、不懒惰,培养兴趣钻研学术;
3、不放纵,劳逸结合不负韶华。
四、性侵犯罪
如花的年纪也要有如鹰的眼力,能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要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在校女学生小美不远千里见网友,谁知原本在网络上惺惺相惜的男网友一见面就向其提出发生性关系的要求,因被小美当场拒绝,男网友兽性大发暴打她一顿后强行与其发生了关系;刚被录取的女学生李某到学校报道,为赶时间搭乘了路边无牌照“摩的”,最后被司机骗到荒郊野外,惨遭强暴。
检察官温馨提示:
防范性侵“三不要”:
1、不轻信:网络交友需谨慎,社交仪表勿轻浮;
2、不慌张:明确态度意坚决,机智反抗速脱身;
3、不姑息:及时报案不拖延,配合调查要积极。
五、防疫安全
2020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隔离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这段日子让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随着疫情防控转为常态化,同学们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检察官温馨提示:
疫情防控“三不要”:
1、不懈怠:不要放松对疫情的警惕,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
2、不聚集: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避免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逗留;
3、不隐瞒:及时了解防疫政策与要求,做好个人健康自测,出现可疑症状,及时报告就医。
同学们,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你们提供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司法机关的职责,“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希望大家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能辨识周围的危险,愉快地开启大学生活这一人生新篇章。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检察院 “秦雨工作室”